Image
Image
How do I use the characteristic (density) curve with an exposure chart?
Eyebrow
Blog

利用曝光曲线图的特性(密度)曲线



如何利用曝光曲线图的特性(密度)曲线?

在以下示例中,假定管电压和胶片对焦距离 (FFD) 保持不变,在 28°C 的 G135 显影液中的自动显影过程持续时间为 8 分钟。

 
示例 1:

物体厚度对射线图像密度的影响

需要在 D7 胶片上对由不同厚度(12 mm 和 15 mm)的两部分组成的钢制物体进行射线照相。 从图 7-9 曝光曲线图中可知,在 160 kV 和 70 cm 胶片对焦距离的条件下,使用 10mA.min 的曝光时,厚度为 15 mm 的区块的密度为 2。

问题:在上述条件下,厚度为 12 mm 的区块后面的图像密度是多少?

方法和答案

从曝光曲线图(图 7-9)中可知,在上述条件下,使用 10 mA.min 的曝光(图中的 A 点),在 D7 胶片上通过厚度为 15 mm 的区块可获得密度 D = 2 的图像。

在相同条件下,12 mm 厚的区块需要 5 mA.min 的曝光(图中的 B 点),即曝光比为 10/5。 厚度为 12 mm 区块的曝光量是厚度为 15 mm 的两倍。 该比率的对数等于 0.3 (log 2 = 0.3)。

D7 胶片的特性曲线(图 8-9)显示,密度 2 相当于 2.2 的相对曝光量对数(图 8-9 中的 C 点)。 在 12 mm 处,相对曝光量对数为 2.2 + 0.3 = 2.5。 因此相应的密度为 3.5(图 8-9 中的 D 点)。

 
示例 2:

曝光在对比度上的影响

假设在 D7 胶片上使用 15 mA.min 的曝光时,冲洗后发现平均密度和对比度均过低。 图像最相关区块的最高密度和最低密度分别仅为 1.5 和 0.5。 我们的目的是生成一张最大密度为 3.0 的射线照片。

问题:要达到相同的辐射强度需要多少曝光时间,对比度会增加多少?

 

方法和答案

特征曲线(图 9-9)显示,在测得的密度分别为 1.5 和 0.5 时,相应的相对曝光量对数分别为 2.15 和 1.65。

由于密度不应超过 3.0,因此对胶片解读最重要的区域(第一次曝光时密度为 1.5)现在必须显示密度为 3.0。特性曲线(图 9-9)显示,密度 3.0 对应 log.rel.exp. 2.45,两个值之间的差值为 2.45 - 2.15 = 0.3。

这意味着照射时间必须增加一倍(100.3 = 2),辐射剂量为 30 mA.min。这样就回答了第一个问题。

如果照射时间增加一倍,最初测得的最低密度值的相对曝光量对数将增加 0.3,即 1.65 + 0.3 = 1.95。 相应的密度将为 1.0(图 9-9)。

初始射线照片中最高和最低密度之间的平均梯度为 (1.5 - 0.5) / (2.15 - 1.65) = 2.0。 新照片中的平均梯度为 (3.0 - 1.0) / (2.45 - 1.95) = 4.0,因此平均对比度增加了一倍。

Image
Fig. 7-9 Exposure Chart
Image
Fig. 8-9 Characteristic (density) curve
Image
Fig. 9-9 Characteristic density curve